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
发布时间:2023-01-13  信息来源:群众体育司


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地处湖北省中部,面积3520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2个镇,有32个社区,356个行政村,66所学校,常住人口49.28万,素有“鄂中绿宝石”的美誉。孕育了享誉世界的屈家岭文化、苏家垄文化,走出了现代文坛巨匠聂绀弩以及毛主席双儿女亲家张文秋等杰出人物,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城市”“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城市”。

近年来,京山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为引领,以“体育+”全域融合发展为导向,大力实施“健康京山”“体育强市”战略,着力完善公共体育服务网络,增强公共体育服务有效供给,全民健身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全国唯一的网球特色城市,先后荣获中国网球之乡、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全国首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单位。

一、聚焦阵地建设,完善体育服务“一张网”

京山以贯彻落实湖北省体育局实施的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为契机,按照“完善示范点、打造示范带、辐射示范面、推进全覆盖”总体思路,积极构建以中心城区体育公园为引领,以镇(街道)、村(社区)运动健身中心为枢纽,以村文体广场为重点,以学校、企事业单位向社会开放的健身设施、社会经营性健身场馆为补充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保障城乡居民便捷参与健身活动。全市拥有体育场地1699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1平方米,每万人拥有三大球场地12.62个。

探索新理念增强多元供给。将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建设与生态京山战略、美丽乡村建设、文明城市建设、体育精准扶贫同谋划齐推进,着力解决“去哪儿健身”和“持续性健身”的难题。在坚持标准,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因地制宜做“加法”,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发展,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健身环境,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群众健身需求,如钱场镇连续多年组织的篮球赛、曹武镇的熊门拳等,均满足当地群众的不同需求。

构建新机制激发健身活力。构建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分级负责、分类保障运行机制。市政府负责总体协调、督办,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业务指导、落实服务项目和帮扶资金,乡镇、行政村(社区)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从环境卫生、硬件设施、辐射人群、活动开展、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科学考核评价,完善运行机制。整合全市38个体育协会、俱乐部及280多个广场健身团队,组建京山全民健身联盟,推进全民健身网络全覆盖。构建体育总会牵头负责、单项体育协会协调、社会体育指导员宣传培训的全民健身网络。按计划、有组织、分门类,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宣传、组织、培训、指导等服务。出台全民健身团队扶持奖励办法,引导健身活动丰富多元,推动全民共享。

立足新成效提升服务效能。在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普惠化、大众化的同时,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带动其他涉及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公益服务项目和资源向健身场地进行跨部门、跨系统、跨区域整合、聚集,进一步增强有效供给。主题鲜明的赛事活动有了新载体,社会体育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有了新归属,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拓展了新空间,进一步提升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效能。

二、聚焦品牌打造,凝聚全民健身“一条心”

擦亮网球品牌,让特色引领健身风尚。京山网球运动已有近40年的发展历程,常年参与者10万多人、会员达2.1万人,注册登记网球俱乐部11个,高质量的网球运动成为京山最大的健身特色。每三年一届的中国(京山)网球节,成为唯一获准保留的网球类国家级节庆活动;自主品牌赛事——中国(京山)绿林网球·英雄会每年举办,是国内业余网球顶级赛事;国际网联青少年U18巡回赛、全国青少年网球训练营等连续多年在京山举办;成功承办第十四届全运会群众比赛网球决赛,是首次全运会群众比赛项目在县级市举办。网球运动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成为独具特色的健身文化,引领健康的生活方式。

坚持群众主角,让运动成为生活习惯。围绕“全民健身、健康京山”主题,策划系列活动,形成覆盖面广、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活动体系,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赛事、全年不间断”,先后承办了荆门市第七届运动会、荆门市第八届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等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每年举办市直机关运动会、环城长跑等全民健身单项赛事活动13场;钱场镇篮球赛、石龙镇象棋比赛、雁门口镇乒乓球赛等深受欢迎,罗店、永漋等镇农民运动会群众竞相参与;各村(社区)依托文体广场组织篮球、羽毛球、熊门拳、健身舞等全民健身运动遍地开花。

强化宣传指导,让健康成为生活标配。全市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582名,每千名常住人口中有3.2名,服务内容涵盖广场舞、网球、太极拳、熊门拳、体育舞蹈、门球、健身腰鼓等30多个项目,带动全市21.62万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占全市常住人口44%。推进城乡基层健身站点网格化,坚持亲民、便民、利民的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城乡基层健身站点,为每个健身站点至少配备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推进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建设,不断扩大国民体质检测网点,拓展延伸服务功能,提供健身处方、科学指导等“一条龙”服务,有效提升全民健身科技服务水平。推进科学健身宣传推广,定期举办科学健身讲座和各类健身知识培训班,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辟健身指导等专栏,用老百姓听得懂、学得了的方法,普及运动健身科学知识,切实实现科学健身。

三、聚焦体教融合,下活人才培养“一盘棋”

认真贯彻《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精神,以湖北省体育局与京山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省校县办”湖北省网球学校为试点,探索“体教融合”培养“文体双优”后备人才新路径,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2021年10月,京山市“体教融合”探索实践,在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交流会上作为唯一县市级代表交流发言。

多维度要素融合,促进文体双优。湖北省网球学校探索教师教练相融、课程体系相融、学习训练相融,加快后备人才培养。教练关心学生文化课成绩,教师关注学生竞训成绩,资源共用、优势互补、人才共育。坚持文化课教学、网球技能训练、体能强化同等重要,探索形成“文化课+特色课”和“网球专项训练+其他辅助项目”课程体系。设置移动课堂,“赛场在哪里,课堂就设在哪里”,确保竞训成绩和文化课双优。

多元化培养模式,促进优质高效。实施普及选拔模式。深入幼儿园进行广泛普及、精选人才的选拔招生体系,每年从3500多名幼儿中选拔24名优秀学生入学。实施小班教学模式。采用“每个年级1个班、满额24名”的小班化教学模式,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自主探究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实施动态管理模式。建立实绩考核评优办法,对教师教练进行定期考核、全面评估、动态调整,对学生实行文化成绩与网球技战水平双向考核。湖北省网球学校创办以来,3名教师、8名教练员被解聘,7名学生调整分流至城区其他学校。

多渠道全面发展,促进成长成才。湖北省网球学校在强化特色教育的同时,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终生发展打基础。建立小学、初中、高中专属绿色升学通道,保底合格毕业生直升京山最好的初、高中。学校至2018年创办以来,4名学生入选国家少年网球预备队;62名学生通过网球特长生考试、网球高水平运动员招录等,进入高校就读。

【关闭】 【打印】
Baidu
map